讀塗俏《袁庚傳》隨感
幾個月前,黃勇請塗俏到他公司分享塗俏拍的有關深圳、蛇口改革開放的一個專題片,黃勇給每人送了一本塗俏簽名的《袁庚傳》。我閱讀有個極不好的習慣,散漫、且常常一心二用、朝三暮四,讀《袁庚轉》的過程中,突然對谷牧產生了興趣,找了本《谷牧傳》穿插來讀,期間又發現了二本自己一直感興趣的有地方特點的寫當地小人小事的書,《袁庚傳》到現在才讀完。
塗俏的《袁庚傳》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因為看塗俏專題片及她現場分享時對她產生的好感,我讀《袁庚傳》可以說是細嚼慢咽,其中又穿插了《谷牧傳》,更加豐富了我對袁庚、對蛇口、對改革開放的認識。蛇口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可以說蛇口的興衰,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了解和總結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歷史,務須先了解蛇口,而蛇口的改革開放與袁庚息息相關,了解蛇口必須了解袁庚。改革開放還在進程中,對蛇口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總結,也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我們對蛇口改革開放的認識和總結,至今為止我覺得既不全面、也不深入,還欠準確。塗俏的《袁庚傳》是很好的捷徑,可以說塗俏的《袁庚傳》是她十年磨的一劍,她為寫本書作了長時間的準備,采訪了大量的當事人。書中既有許多幕後故事,也有不同人各自的視角,立體而全面。讀塗俏的《袁庚傳》你會發現,閱讀起來沒有讀傳統人物傳記那樣,要麽乏味,要麽用虛編作為血肉的通病,而是一幕幕場景展現。塗俏的《袁庚傳》和她的拍專題片一樣,她常常畫龍點睛,在客觀、中立的敘實過程中,恰到好處、簡明扼要、提綱挈領的點出事情和問題的核心。
讀完塗俏的《袁庚傳》,心中浮現的是一個更加清晰的袁庚,讓二個縈繞我心頭多年的問題迎刃而解,明白了什麽是蛇口精神,清楚了蛇口為什麽後來逐漸沈寂,甚至“銷聲匿跡”了。
蛇口的“試驗田”作用,現在基本無人質疑了。按黃勇的觀點,既然是試管,用完即棄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這樣解釋似乎能解答蛇口為什麽後來逐漸沈寂,甚至“銷聲匿跡”了。我一直覺得黃勇說的有道理,但似乎還是不能完全說服我,因為深圳的窗口、試驗作用至今仍存在,A試驗完了,還有B試驗呢?現在我似乎明白了,問題的核心在蛇口的試驗,不管主觀如何,客觀、實質是對政府職能、政府機製的試驗,而不是企業的試驗!是試驗面對開放、市場經濟,政府該如何轉變職能,去應對、適應和促進,蛇口從一開始就不是一級政府,雖然曾近似一個“政企一體”的“小政府”。在深圳市已具改革基因,改革開放成為基本國策,舉國都是“特區”的現在,蛇口沒能跟上時代的節拍與時俱進,其沈寂和銷聲匿跡是必然的了。
除此之外,在某種角度上說蛇口興也因袁庚、敗也因袁庚。袁庚實幹、敢幹、極富改革精神,可以說沒有袁庚就沒有蛇口,但他太專註於建立一個“政企一體”的“獨立王國”了。在改革開放初期,“政企一體”是可以理解的,可以極大地提高效率,但當企業發展的一定階段,社會、大環境已經發生變化的時候,蛇口沒能與時俱進適時調整發展思路、觀念和做法,去適應新的社會和環境。
我一直曾將“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視為蛇口精神。招商局集團將袁庚精神總結為“一根五脈”:責任擔當和改革、開放、創新、激情、務實,以此作為蛇口精神。我想這些都是蛇口精神,但似乎太“口號”,只見皮肉、不見筋骨。我將蛇口精神概括為:講實幹(實幹興邦、空談誤國)、求效率、敢改革(指“革命性”,而不是補丁式)。因此蛇口這個改革開放的試管,才孵化出招商銀行、平安集團等這樣在行業獨領風騷的企業。
九十年代初到深圳旅遊,我深夜在南海酒店,望著燈火輝煌、流光溢彩的大堂,猶如在天堂一般的感覺,我坐了很久很久。接下來幾次到深圳來找工作,黃勇都帶我去過蛇口圖書館。圖書館並不大,書籍也不多,但那種氛圍宛若走進另一個世界,讓人清新而神怡。蛇口雖然已成為歷史,但她猶如盤古開辟出來了一個新天地,其基因已化作風雲雷雨、變成陽光雨露、變成了山川河流……;又如亞當、夏娃,從此讓生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