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詩詞寫作——從學英語談起

我高中時寫英語作文喜歡“拽詞”,喜歡用陌生的長的復雜的單詞,去替換詞義相近但常見的簡單的詞。
於是,英語老師找我談話。她先是誇獎我平時註重積累,然後指出了我的問題:盡管詞典上寫著某詞與某詞的意思相近,但不代表它們的用法相同。一旦把替換後的詞典單詞放在具體語境中,或許就會發現用法的古怪。
此後,無論英語還是漢語,我在寫作時都很註意詞句的用法,平時積累也著重記憶前人的例句。我認為這是學習寫作所必須要註意的事。再後來,與他人交流詩詞時,我發現了三種有趣的現象。
第一種,ta在寫詩時喜歡用所謂“古稱”,追求所謂“古意”。在ta的筆下,山不是“山”,而是替換成了某個山字旁的字。ta解釋道,這個字現代人不常用,但是它在古代有山的意思。我告訴ta,用可以,但是要去看看古人是在何種語境下怎樣用這個字的。為了追求古意而使用古字,卻又不在乎古字的用法;最終效果和古意八竿子打不著,又不符合作者想表達的意思,那麽用這個字的意義何在呢?
第二種,ta喜歡用生僻怪異的詞語,喜歡寫不合詩詞語法的句子,追求所謂“創新”,所謂“橫空盤硬語”。我勸ta道,追求險怪可以,但是應該把怪石壘成危崖峭壁,光把怪石胡亂擺在腳邊是作何?作詩功夫尚淺時,過分在單個字詞意象上用力,便容易忽略整體的意境和邏輯。
第三種,便是我自己。我喜歡用前人用過的詞句,喜歡用那些被寫爛了的字,仿佛李杜寫過後我再寫,便是安全的。可真是個膽小鬼。我騙自己道,宋元明清詩人都是這麽模仿學習過來的。但歷代詩人各有自己的創新之處,而我又創造了什麽呢?只會寫熟語,只敢寫熟語,便只在退步。
我最近在思考,阻礙我進步的根本性因素是什麽?竟是年紀與學識的增長所帶來的傲慢。
我的小侄子在學說話,總是用錯詞,說錯話。大人們耐心指導他,直到他說對。他對語言充滿探索欲,也不覺得接受大人的教導有何羞恥。
我像他這般年紀時,也該是好學的,但如今,我有學識有閱歷,便保持著一種高姿態。當我用錯了詞,說錯了話,旁人會顧及我的面子而不指出錯誤;即便旁人指出了我的錯誤,我也難以真心接受,“他憑什麽教我?他懂什麽?他讀過的書有我多?”
還記得上學時背韓愈《師說》:“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我悔悟了。我發誓要永遠學習,更重要的是,永遠保持謙卑。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