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之我見

鄰壑博主拋給我一個有關遊戲的話題,很早便想談談自己關於此的看法,趁此機會閑扯一番。
關於遊戲,我與舍友也有過爭論。他是一個遊戲愛好者,去年12月曾赴三亞參加WUCG爐石比賽,最後惜敗於日本選手,獲得第二名的成績,捧著2萬獎金回來。在這個問題上,我與他是站在兩個不同的立場上,代表著兩個觀點。
用當下時髦的話講,他覺得電競是「信仰」,電子競技精神完全不亞於其它體育運動項目,電競選手背後訓練所付出的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電競比賽甚至也可以為國爭光。
以上便是我舍友的主要觀點,對此,我完全認同。
雖然我完全認同他的這些觀點,但我們的對遊戲的看法仍然存在巨大分歧,在他看來,遊戲=電競,電競無罪,所以遊戲也就無罪。
但是,遊戲=電競?當遊戲遭到批評時,遊戲愛好者就把遊戲往電競上靠,試圖以電競精神感動視遊戲為洪水猛獸的「思想封建者」,但這仍然改變不了遊戲可以「吃人」的事實。
以上關於「吃人」的言論有太過嚴重,拋開劑量談毒性是不客觀的,我不反對玩遊戲,我也反對將遊戲看成洪水猛獸,但這是在合理的前提下。現代社會快節奏下,對於成年人來說,遊戲是一個放松的可選途徑之一(但也不是唯一途徑)。
對於未成年人,我偏向於遠離遊戲,有關遊戲成癮的理論研究表明青少年抗壓能力弱,對遊戲更易成癮,成癮之後勢必影響身心正常發展,所以其情感宣泄渠道完全可以選擇其它方式。
鄰壑博主還問了一個問題,以後我的學生玩遊戲怎麽辦?對於學生玩遊戲,我現在肯定是持反對態度,但說實話我現在也不知道應該怎麽辦。但這個問題光靠老師肯定是不現實的,主要還是家庭教育,楊永信事件折射出的不僅僅是遊戲問題,更重要的還是家庭教育的無能。
遊戲的過度娛樂化偏離主流價值觀,這也是大部分遊戲遭白眼的原因之一,但「遊戲化」也有在教學上還是有借鑒之處。
以上,倉促寫成,難免有不完善之處,歡迎討論。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