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與疫苗的二三事

又是兩個多月沒動筆了……去年開始寫過幾次以後就有人問我,是不是打算一個月寫一篇當成月記,我回答的是我並沒有任何計劃。這種隨心所欲、想寫就寫、不想寫就不寫的心態才能讓我享受這個寫的過程,並且一直寫下去。一旦變成了要遵守的規律,內在驅動力變成了外在驅動力,愉悅感和成品的質量肯定雙雙下降。
  這就跟“工作”這件事情挺像的。我小時候在玩小霸王遊(學)戲(習)機的時候就有過把遊戲設計作為一項職業的想法,上大學的時候又對信息安全充滿興趣。最後雖然並沒有走上這兩個細分領域,但還是很幸運地讓自己喜歡的事情(寫代碼)成為了職業,能在做這個的事情同時得到報酬。即使如此,還是難免在工作中出現厭惡、拖延和消極情緒。比如不得不寫自己不喜歡的部分,因為組裏需要不得不參與非代碼工作,為了晉升而加班。這就是因為不純粹導致的,外部和內在驅動力失去平衡。我不想自己寫這些東西也需要外部驅動力,興趣上來了一個月能寫好幾篇,沒想法了就不寫。
  今天想到哪就寫到哪,之所以標題是“生活時事篇”,是因為之前有小夥伴反映一篇裏面東西太多,又有生活又有時事又有感悟還有投資理財,雜七雜八的不好評論。這次內容比較多,我就把投資理財的摘出來,會另起一篇,剛好那邊的東西也比較多,這幾個月的市場相當有料,新老選手都感觸良多。
  兩個多月沒寫的原因就是因為工作忙,從三月份的瞎忙到四月份的集中忙。所謂忙就是白天沒時間摸魚,在家吃午飯有時候吃得跟打仗一樣,晚上可能沒辦法按時下班(要到7、8點之類的)。這跟996可能還不是一個概念。
  白天被掏空,晚上不想做別的事情,就各種看電影和刷劇。註冊了Netflix和迪士尼+,把《正義者聯盟》《黑豹》之類的爆米花片刷了一堆,還看了一些不錯的劇,這裏推薦幾部:生活喜劇“無為大師”(Master of None)、“極品老媽”(Mom);奇幻劇情類“太陽召喚”(Shadow and Bone);犯罪分析常青樹“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老牌碼農喜劇“IT狂人”(The IT Crowd)。另外還有一堆Youtube,B站博主的頻道,比如Eric長安萬年,半佛老師,暴走大事件,等等。
  上一期說到自己可能是因為太久沒出去旅行而產生了焦慮,這個推測馬上就可以得到印證了。給自己安排了個小假期,打算去一趟優勝美地。本來是因為怕住旅館,打算租房車的,但因為疫苗的進展比我們想象中快很多,算了下日子能趕上,開房車又沒經驗又不方便,就又換回了旅館。
  平常也有出門的時候,基本就是郊遊和爬山。最近春天到了,雨也下了好幾場,灣區進入了難得的青蔥翠綠的季節,不出門可惜了。
  每隔幾個月,我就會收到來自國內的新一輪問候“美國疫情到底怎樣?”這也是這個寫作系列開始的原因,後來才發展成我的嘮嗑載體。正好剛打過疫苗,就來跟大家聊聊。
疫情與疫苗的二三事
  我和老婆打的是輝瑞,傳說中的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報道出來的極端情況也更少。
  在我的周邊(大膽點說是整個美國),大家對打疫苗的熱情和國內是截然相反的。之前的疫苗因為供應量有限,政府設置了一些門檻,有一項要求就是“戶外長期工作者”。有些人本來是居家辦公的,為了能早點打上疫苗,楞是去送了兩周外賣,把自己包裝成了“戶外工作者”提前打上了疫苗。後來疫苗產量快速跟上,全民開放的日期一再提前(從原來的7月,提到5月,加州最後定在了東岸時間4月15日),身邊所有一直在家辦公的程序員小夥伴都蠢蠢欲動,開始各種打聽怎麽拿到4月15日的預約,各種半夜零點在線刷屏就為了搶到一個打針名額。
  我們先是搶到了一個在李維斯運動場的大接種點的預約,然後就看到了各種前方戰線發來的報道,排隊超級長,一進一出最誇張的時候要三個多小時,所謂的預約時間根本沒用,因為去了就得排。現場就像迪士尼遊樂場的長隊,可惜照片找不到了。後來老婆很積極地刷到旁邊一個診所(也不小,但知道的人少一些)的預約,在4月16日下午用半個小時就打了第一針。
  為什麽中美居民對疫苗熱情截然相反呢?(註意這裏說的是“居民”,是不分國籍的。在美國的很多中國人也想盡快打上疫苗。)因為憋太久了阿!!試想哪兒也不能去一年多的時間,比起國內用三四個月就全面開放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所以在國內,如果生活沒太大影響,加上“是藥三分毒”的觀念深入人心,幹嘛沒事找事給自己戳上一針?其實還有另外的一些需要專業知識和辯證思考的原因,但為了防止炸號,很遺憾就不能寫出來了。(拾人牙慧轉發一個知乎答案,這個發言方式值得學習。還是那句話,懂的人都懂。)
  所以美國疫情到底怎麽樣了?跟兩個月前發文時一樣,除了數量稍微下降一點點,總體還是每天3-5萬人的確診(自由的國度,管不住,哈哈哈)。另一個明顯下降的就是住院數和重癥病例,這說明疫苗已經開始起到了效果,所以現在已經沒有人在關註確診的數據了。至於疫苗真正的效果,還要看全民開放註射後面兩三個月的時間,因為輝瑞和Moderna的疫苗兩針之間要隔好幾周,打完兩針後還要等兩周才能完全見效;強生雖然只要一針,但因為安全原因被短期停用了好幾周,所以時間線又拖得跟其他兩個疫苗差不多了。
  另一個不確定性是病毒變種,而變種的不確定性是印度。我也不用引用什麽文章了,印度什麽情況大家都清楚。在這種環境下,整個國家就是個培養皿,最強的病毒就會成為蠱王生存下來。目前的實驗室研究還是說疫苗對最新變種有有效的抵抗力,但這就是一場人類和病毒的軍備競賽。如果人類先於優勢病毒打完了疫苗,建立起免疫屏障,不給病毒更多變異和傳播的空間,就能慢慢地把它們的領地壓縮到最小;如果優勢病毒先行突破免疫屏障,那就是2020第二季。為什麽全世界的國家,不管中西方,都在苦口婆心地勸自己的民眾打疫苗,就是這個道理。
  我個人比較樂觀的看法是,“最強病毒”並不一定是“最致命”,它只是“最適應環境“,比如現在印度40度高溫照樣能傳播的新冠變種。而恰恰相反,病毒為了能增加傳播概率,它必須把自己調整在不足以殺死宿主的情況下;為了能增加傳播速度,它必須輕癥、持久,讓宿主還有帶著病原體到處散播的能力。科學界的看法是如果新冠和人類長期共存,那就是個新的流感類型。我深以為然。
  疫苗雖然說是好東西,但副作用是真的大,再加上mRNA這種人類沒有大規模嘗試過的新東西(國內都是滅活疫苗,那是穩定的老字號技術,不具備可比性)。我早就聽說第二針才是真正的考驗,現在距離我們打疫苗大概48個小時,我除了胳膊酸和口渴需要大量喝水外,基本沒有其他癥狀。老婆就不一樣了,第一晚上(周五)開始發燒,難以入睡,吃了泰諾才退燒睡著。第二天(周六)白天胸悶氣短,渾身酸疼,幾乎沒有自理能力,又用泰諾壓了下去。晚上郵件咨詢了醫生,醫生居然很負責任地在晚上11點打電話來詢問,在她的指導下吃了布洛芬。今天周日,好像一切回歸正常了。

  最近同事圈很多回國的,大部分都是去了阿裏、抖音、快手之類的新興互聯網公司。原因多種多樣,要麽是家中有不可抗力的事件,要麽是職業發展規劃。我還有同事攢夠一百萬美金,直接就回去搞小創業,準備不生孩子,平淡退休了;還有同事把資源(比如房產)暫時寄存在這邊,回國去大場先試半年的。
  但我想聊的,是這裏面可能具有的深層次原因:
  1. 中美摩擦所帶來的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最近亞裔仇恨事件有所升級,加上官方外交也不是很愉快。作為潛在的第一代移民,是去是留就成為了一個影響人生軌跡的問題。第二代移民本身就是美國人,接受的是美國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反而就沒有了這個矛盾的羈絆。
  2. 美國的國運何去何從?美國從二戰後奠定霸主地位,至今已經過去接近80個年頭。隨著貧富差距的增加,資本市場的混亂,美國是否能繼續國運昌盛,作為一個追求夢想的地方,已經不是一個很確定的答案。(下一篇聊投資理財會多提一下這個話題)很多人趁著自己還沒有紮根,趕緊換個自己更看好的地方。如果說挑戰美國霸主地位的是別的國家也就算了,偏偏就是自己的祖國,這誘惑力肯定是不一樣的。
  對於這些事情,我是這麽想的:
  1. 大國之爭百姓遭殃,這確實是個擔憂的點。但自古以來,第一和第二名的競爭本來就是個動態平衡,真正的智者是不會去輕易打破這種平衡的,拼個魚死網破只能讓漁翁得利。動不動就說天下大勢的,那都是戰國時期的思維。回顧過去這幾年的幾個經典摩擦案例,你就不難發現中美雙方都是聰明人(不是聰明人也當不上第一第二)。這裏說個有意思的事情,拜登上任後首場記者會,國內媒體大肆宣揚說什麽“絕不允許中國超越美國”,說他“害怕了”,那就是翻譯自己在刷存在感。煽風點火要的是你們的點擊量,好完成他的KPI。這些無良媒體在民眾心裏埋下的種子真不一定對國家的長期發展戰略有什麽好效果,甚至可能是反效果。我更關心的是自己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目標,在這個質量和目標沒有更好的選項之前做出改變,就和在股市裏看兩天K線就調倉換股一樣不靠譜,都是賭運氣罷了。當然了,如果條件出現重大改變,那就需要自己超高的執行力了。
  2. 美國國運的話題說起來挺大,但跟我有多大關系呢?歷史上一個大國的崛起和衰落,最短都是幾十年的時間。等美國真的衰落了,估計我都可以退休了。有人會問那將來的孩子怎麽辦,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可笑。捫心自問,世界和科技發展這麽快,你真的覺得現在長成什麽樣子,是自己父母那個年代所能預料到的嗎?上個世紀有多少人拼了命地要從國內偷渡到美國,為什麽三番叫舊金山,現在還有金子嗎?美國汽車行業如日中天的北部幾大城市,現在是最著名的“鐵銹帶”。互聯網2000年泡沫破裂後的幾年裏,計算機是許多家長最嗤之以鼻的專業,現在巴不得自己的孩子進阿裏騰訊,零幾年進入互聯網的很多前輩現在40歲財務自由可以退休了。放在我身上,我也猜不出來以後孩子會生活在一個什麽樣的世界(說不定新冠直接就把人類團滅了呢)。而是否生活在“最強大的國家”也不是幸福的標準,你看北歐人多幸福,他們除了短暫的海盜軍事時代,就沒真正“強大”過。我如果培養孩子,只希望他/她能成為一個正直的人,對自己負責,明白自己想要什麽,然後會為之努力。生命的重量,靠的不是國運。我早就做好了將來的孩子大概率超越不了自己的準備,但也希望以後他/她看到這篇文章,能跳出來打我的臉 :)
  提綱裏本來列了蘇伊士運河堵船,青春有你3停播,蓋茨離婚和其他微博熱點。但寫了幾句發現放在哪裏都很突兀,就給刪了。調侃蘇伊士運河堵船屬於不嫌事大的看客;給愛豆買票倒牛奶屬於幾十年前資本家就玩過的爛招;關註蓋茨離婚怎麽分財產屬於鹹吃蘿蔔淡操心,再怎麽分也分不到你頭上。有些真正影響生活的話題,比如人口啊啥的,卻不能發也不能聊。就這樣。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