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布置好工作臺後

01。
盼著盼著,幾天前購買的小物件們集中到達了。
我打算重新布置我的房間,特別是我的工作臺。即使在法律層面上,它們並非完全屬於我。
之所以有這個舉動,是因為近期有一個想法在腦海裏孕育著。那就是,我想拍視頻。
對於天馬行空的人來說,想法就是指揮棒。
從小時候看了一集手工製作節目,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出那種效果,就馬上買各種材料;
到之前有段時間想練馬甲線,然後堅持了一個多月每天做腹部訓練等等,那些微不足道的激情時刻,都在試圖遊說我——
趕緊行動起來,想法不變成實際行動,就會變成你心裏的騷動。
於是,我翻看了大量小紅書上學習博主,自律博主拍的視頻,很快就總結出了第一條規律——場面要好看。
包括宏觀上各物件的位置關系,微觀上各物件的樣式、種類等,細致到用什麽花紋的桌布,什麽外型的筆,桌面上擺放什麽東西……
學習了一番後,我簡單地羅列了一些要購置的東西,花了一個小時,在網上完成了下單。
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在腦海裏一遍一遍地建構著我的拍攝現場,預設了拍攝的步驟,幻想著也能產出像那些博主一樣的視頻。
或許,這能夠幫助我真實地記錄我正在經歷的漫長的艱辛的搭建知識體系的過程,甚至可能成為以後在向後輩輸出經驗時,讓表達更有力度的例證。
02。
我當然是滿心歡喜地拆開包裹的,裏面有幹花束、桌面小白板、藝術小擺件,梵高油畫桌布、香薰玻璃盒……我化身為小小的建造師,每擺好一樣物品,幸福的水位就上漲一個刻度。
生活的儀式感和幸福感,真的就是來自於這些具體而微的東西,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
我想起剛畢業出來租房子時,也是這樣精心地布置自己的房間。
這是一個構建內心世界的過程。
作家伍爾夫認為,女孩子要有錢,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
伊能靜在某次采訪中補充到,這個房間不僅指有形的,還指無形的,精神層面的房間。
我一直小心翼翼又萬分珍惜地守護著自己的小房間,即使搬了幾次家,換過不同的環境,想要好好裝扮它的心情一直沒有改變。
也如陳坤在他的自傳裏寫的那樣,一有時間就會好好打掃它,是拿著抹布,用消毒水,把地板磚上的每一道縫隙都仔細清理的那種執著。
因為似乎打掃好,裝扮好實體的房間,就擁有了從容地淌過生活的洪流的勇氣,能夠硬氣地對生活說,看,我有好好待你呢。
03。
我沒有花多少時間就完成了這次小改造——得益於事先的計劃。
我坐在椅子上看著眼前的勞動成果,我覺得自己應該滿懷期待的,並且應該要馬上開始計劃怎樣拍視頻,至少要先模擬一下。
但我發現,緊跟在熱情後的不是推動事情繼續下去的欲望,而是迷茫和懷疑:
我真的會去拍視頻嗎?我能一直拍下去嗎?拍的目的和意義站得住腳嗎?
事實上,在購買這些小物件之前,我已經嘗試去拍了第一個視頻,兩個多小時,像很多博主那樣,拍的是類似學習直播的視頻。
我發現,在拍攝完成後,一開始的熱情、興奮、期待、幻想都如泄了氣的氣球。
04。
在熱情以及各種幻想的慫恿下,開始做一件事情是容易的,但推動你繼續往前邁一步的能量來源不能只有這些。首先得想明白是不是非做這件事情不可,其次才是怎樣去做。
第一個層次的問題,也可以理解為對所做的事情的認同度問題。只有認可了一件事情的價值——任何維度上的,才會形成內驅力,而內驅力才是不竭的推動力。
那些諸如好看的桌布、精美的擺件、協調的布置等客觀因素,只能讓你的整個敘事背景更加吸引人而已。
所以我也在反復拷問自己,現在已經開啟的未知的旅程,是不是我非經歷不可的,我是否認可它的價值。
慶幸的是,直到現在,我的答案依然是肯定的。
即使從下決心那一刻起,懷疑、迷茫、焦慮、想放棄就一直與我如影隨形。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