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分量

以前自己覺得不變化就是最好的,那麽多人希望我改變,那我偏固執地堅持自我,這是典型的自戀特質。而現在我在不斷嘗試剝去外殼伸出肉來試探,因為發現外殼過於緊縮,物化他人的同時還壓抑了自身的成長進程。自己的能動性和家庭社會(尤其是家庭)息息相關,自己不夠好運,一部分天性被他們殺死了,你能看到殘存的神經末梢,使你怨恨外界影響,畢竟嬰兒無罪,是外界的信息輸入令你無形中形成當下的自己。在後知後覺中,你沈溺痛苦被迫獨立,但依舊沒意識到人類思維的工藝性質,到處甩著苦水。大腦雖不及嬰兒時期的軟糯,可它確實是還可以被繼續雕磨的。往你腳上拴鏈球的人總會消亡,自己的咒罵總有一天會毫無反饋,只有在那時才意識到原來還須嘗試憑借雙手打磨這顆重蛋,搞到滿頭大汗腳脖淤血,然後再走路,發現竟然真的會輕便一點。我知道自己很多行為其實不是完全自發的,更多的是理性帶動的結果,會顯得比較生硬費力氣,而且經常會需要躲在角落補充能量後才能繼續保持清醒。隨著時間推移與練習過程的積累,我相信它一定會成為一種習慣性反饋,能夠減少無意識沖突對自己以及他人的折磨,打破惡性閉環。
經常看我文章的人應該會發現,我的文章大多都是關於自我沖突以及自我解構後的反思,因為寫文章也是一種整理思緒的練習。這對我來說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我個人的懦弱需要被承認也需要被戰勝,如此才能以更寬容的獨立姿態存活於世,讓自我價值由內而外地散發凝結血肉,做好直視終點的準備。
商業藝術和社會屬性的人類似,是被打造消磨殆盡後的速食,速食並不代表不美味,甚至很多人最喜歡速食的口感,因為它妥協過,以他人為目的,方便且易與理解。而一些個人意誌濃厚的藝術形式,就像把原本的你擺在了架子上,有白嫩的肉或血紅的刺,形狀大小也相異,這意味著只有跟你具備相近形態的人才願意駐足觀看,收獲一份之於此刻理解自身完整性的存在意義。商業藝術擴大他人的自戀滿足供給,個人藝術崇尚自我的自戀表達,以非創作者的角度來說,無論哪種藝術都不過是滿足精神自戀的方式手段,因為藝術無言,可以隨時被隨意摒棄、評判;而以創作者的身份來說,表達個人思緒越多,越意味著危險的身份暴露,無論有意或者無意地通過抽象手段隱藏,底層都會被還原出希望自己被看到被認可的群體需求感。這兩者之間的需求是明顯沖突的,因為人越在意表露自身個性,就越證明了理解他人的困難之處,所以說最終藝術大致只有兩種走向選擇,要麽消滅或多或少的個性讓懦弱的大家抱團取暖,要麽孓然而立讓部分毫無聯結的人敬而遠之。
通俗的藝術其實也是說謊的藝術,因為絕對真實一定會伴隨個體最赤裸的血與淚。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