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生物試講

當聽到彩虹姐提出必修三後三個單元都由學生講的要求時,我的第一反應是“認真的嗎?讓我們講真的可以嗎?”事實證明,我們可以。
我講的是《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兩節共三個課時。本著“再差也不會差過某位同學的心態,開始了“艱難征程”。
    備課
  事後回想,最具有先見之明的一點是不拘泥於PPT即已有的捷徑,而是選擇依據自己的理解,開辟新的道路。
  講課的前提是自己真正理解知識點,但對於早已習慣老師教授的思維來說,自己學習新知識點是件不容易的事。第一遍,通讀課本;第二遍,閱讀教輔、試寫例題;第三遍,想象場景,心中試講。準備時,將自己帶入老師的身份,便會不自主地燃起思維的火花:這點同學們為什麽會疑惑?與前面學的知識有沒有聯系?怎麽從一個知識點連接到下一個?常考的題型能否滲透到講課中?一套流程完成,心中自是信心滿滿,只待正式上課。
    上課
  縱然自認已準備充足,面對一個個從未設想的問題,還是亂了陣腳。一些自己理解為理所當然的知識,總有人不斷追問。站在講臺上,臺下是五十多雙眼睛緊盯;眼神瞟向老師,老師只是微笑。無法,只得臨場瘋狂調動思維,舉更詳細的例子以將知識點講解清楚。設想的節奏被一個個問題打亂,一課上完,竟已微微發汗。即使自認為效果並未達到預期,同學們的一句句誇贊、“你什麽時候偷偷考了教師資格證?”等的玩笑話,都給了我莫大的鼓舞與成就感。
    收獲
  沒有反思,僅講兩節課並不能為個人帶來啟發。唯有及時與老師共同復盤,才能有更多啟迪。
  一堂優秀的課,不僅在於把知識點講完,更在於是否調動了同學的積極性,帶領大家了解研究問題的思路,給人以思維上的提升。所以,如何設計課堂使問題簡單化呢?作為同齡人,我更能體會同學的思維方式,所以我以“陽光、水、無機鹽等,藻類,魚,微生物”間關系的實例切入,進而引出生態系統的四部分。從生活實際中抽象出模型,更便於理解。其次,多用反問的方式引導,避免直接給出結論。韓愈在《師說》中寫道:“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在知識點的講解上,同學的準確度一定不如老師;但在創意上,同學們新奇的思路一定會給老師啟發。
  一堂課講下來,收獲的不僅是印象更深刻的知識點,更是發現自己的閃光點與不足。首先,自學能力得到了鍛煉。脫離灌輸,面對的是更廣闊的天地,無意中也形成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模式。其次,發現了自己表達能力上的欠缺。講話時的語調、動作、甚至是刻意的誇張,都是一個成功的發言所具備的。不論是講課,還是未來的工作,我們都需要學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敢於在公共場合演講。這幾次的講課,也算未來的預演吧。
    展望
  幾次講課下來,我萌生了在暑假給學弟學妹講課的想法;自學能力的提升,也堅定了我不再上預科班,而是更針對性地尋找自身問題、自學以預習的信念;自我的剖析、深刻的復盤,為未來的專業選擇帶來了方向的指引。
  願,踐行所獲,揚帆起航,去尋找我的那顆星。以夢為馬,不負年少!

後記:該篇為供教研分享會所用,一個中午寫完。當時重點在於分享經歷,故並未深層剖析,也算一缺陷所在。二為寫之前並未謀布局,想到哪寫哪,也算一氣呵成吧。手寫稿上的字體真的盡力了哈哈。
個人用總結:
記錄:

《生態系統的結構》

1課時  
      問題:1.控製不住氣氛,太過活躍
2.知識點多且雜,順序安排大體尚可,但有遺漏一點倒回去補充的現象
3.被打亂節奏後有點慌亂、泄氣,情緒有點滑坡
4.不夠淡定,被問住心裏還是會咯噔一下
      長處:1.架構不錯,從實例引入分析,進而抽象出模型,思路新奇
2.互動比較多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2課時
   第一課時(能量流動定義、流動過程、兩個特點)  重推導
       問題:1.氣氛太悶
2.板書太草
     長處:1.同上1
    邏輯推演過程比較順
   第二課時(兩個特點深化、能量金字塔、意義)  前兩種類型中間值
       問題:1.準備不充分,想著放飛一把試試,課前只設想了知識點的銜接,垮了
2.未做取舍,例題選的太多,有些比較簡單沒必要講,加了太多例題使結構分散了
3.例題講解時沒點出來同學困惑的本質
4.未充分考慮聽者的層次,表現為2
5.天太熱、沒空調,節奏太快比較急躁
       長處:鎮定了不少,現在即使被問題了不會也能十分淡定(我願稱之為厚臉皮)
 
復盤、交流所感小記
    勇氣。主動提出講課是一種勇氣,刻意詢問哪一節是最難的是一種勇氣,主動找老師交流是一種勇氣。沒有大膽踏出第一步,何談後續的收獲。
    機遇、提點。課下找同學詢問意見多是一句輕飄飄的“我覺得你講的挺好的”,一是同齡人間閱歷本相似,很少有人能站在一定高度指出不足。二是指出別人缺陷本就不是件輕松的事,一句話可以打發的事情很少有人願意費力去想吧,況且,如果沒有一個反饋,說者沒有激情幫助深入的剖析,對話只能是浮於表層的場面話,到不了深層。估計以後到社會願意提點的人更難得,遇到且珍惜。
    多與層次比自身高的人交流,也應與更年輕的人交流。與智者交流有醍醐灌頂之感,可明整體不足與方向;與少者交流,可接觸新思想,與時代俱進,吸取細小事情之教訓。只讀書不交流,只是思想的儲存者。
    敢犯錯、不怕錯。事先預想好每句話固然穩妥,但少了變化的驚喜;嘗試留白,雖與前者相比效果相差,但更能鍛煉能力。不必每做一步都想尋找人幫忙查看是否正確,但重要部分還需把關,相對不重要的可大膽嘗試。
    高考很重要,雖以第一學歷定人這種東西很不合理,但確實是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沒能力改變,只能適應。解讀規則、適應規則、利用規則是個挺重要的能力。
    不必萬事爭第一。想要到頂尖,必定會犧牲很多其他的東西,在合理的限度內做到自己的最好,超出合理限度的一味競爭會失去很多,況且,對於你來說做到前者就已經能做到很優秀了。多看路邊風景,不要讓自己變成一個回想往事只有無盡頭比拼的人。
    培養綜合能力。在保證第5條的基礎上廣讀書、多思考、多經歷、多體會。
    格局。一時的失去可能會帶來長久的獲得。比如,這十天攻生物必會帶來本周周測物理化學的失利(不過好像考的還可以,比想象中一片空白好多了,反正全寫上了哈哈),但是,這段時間的收獲未來十年二十年都會用到,而短時的失去也能很快彌補回來,穩賺不虧。
    目標,激情。要有事可做,而不是水過一天。如,早讀犯困終是應為沒有目標感,只動眼、嘴不過腦子,調動腦細胞才有用。玩手機前不想好要幹什麽,只會到處翻找留不下記憶。
    向內深化自省,不能只停留在向外尋求幫助。只有自己了解自己,他人幫助只是手段,成效與否還在於自身。
    換位思考,尊重他人。珍惜自己的時間也要珍惜別人的時間,準備充足才能高效。溝通前要盡力思考問題及已做的對策,提供有效信息才能得到有效的且有針對性的回復。斟酌時間是否合適,以不打擾對方為前提。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
    寵辱不驚。不能飄,小小的成就感必須有,大大的飄飄然不能存。
    網絡上得到的道理,真的沒有交流來的深刻。寫在紙上的教訓,內在含義只能存在心裏。觸動到心靈的東西寫不出來,但可以簡單記錄。(比如這些)
    能感到沖擊感的才是有意義的話。
    終身學習。
    著手進行內在潛質挖掘與興趣愛好的發現,別到報誌願時兩眼一抹黑。
    一件事別來來回回反復做,拆太碎了反而效率不高,既然自己更傾向於一次完成,就別搞搞停停。
    尋找知識點間的聯系,不僅在學科內,也在不同學科間。已初步具有挖掘課本語句內存在的可能考點的能力。
    復盤,深刻的復盤。以前的復盤比較淺顯,要逼著自己不斷往深處想,感覺痛苦就對了。
    要重復、高密度的做有意義的事。做一次有一點點感觸,沒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深入探索,還是只有淺薄的理解。這次十天三次生物課高密度的準備、復盤才是有這麽多感觸的關鍵。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