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話

       至聖先師孔子曾雲:"人言可畏。"
       這個成語其實出自《詩經•鄭風•將仲子》,意思是人們的流言蜚語是很可怕的。
       而我要說的不是它的含義,而是它的字面意思,即人的言語令人畏懼。為什麽呢?諸君且聽我細細道來。
       人常道,說話是門藝術。而我這人定是個毫無藝術細胞的愚鈍之人,因為我不會說話,嘴笨,以至於很少說話。我要是說話,就免不了吐出怪話,鬧出笑話,或引人註目,或令人驚異,或發人深思。
                        怪話1    買雞爪
        母親捎回來一盒虎皮雞爪,味極鮮,吃完我還咂咂嘴,沒吃夠。我要母親再買些雞爪,她卻要我自個兒去買,於是告訴了我店鋪的位置,讓我去買。我來到了店鋪前,店面招牌書著"鹵味館"幾個大字,我欣然走了進去。見了老板,我說買十塊錢的雞爪。又不想買多,怕吃不完,便又寒暄幾句:"上次買的二十塊錢的雞爪吃了三四天才吃完呢!"老板夾著雞爪看著生意來了本來很開心的,聽了我這話,卻面色一沈,現出疑惑不解的神色。接過雞爪,我意識到自己說了怪話,灰溜溜地走開了。那老板一定在想:"你的意思就是說買多了,可是那20塊錢的雞爪能吃這麽多天嗎?你是不是舍不得錢?"可是並不然,我本來是想誇誇他們店的雞爪份量足,誰知道老板臉色一變,驚異我這"怪話"。
                        怪話2    逛超市
         我想超市也用不著講價,避免了很多言語的交集,於是去超市買菜。買了很多喜歡吃的:土豆,番茄,缸豆......走到收銀臺後,默默地拎給了收銀員,收銀員問了句:"有會員卡嗎?""沒有。"看了看我,大概想是生面孔,又問:"騎車來這裏的嗎?"我像是極其避讓這個話題,思維極速跳躍,答了句:"我就住在這附近的。"我理解為收銀員不是經常見到我,以為我是從遠處來這裏買菜的,於是我便從正面避開了這個問題,脫口而出這句文不對題的"怪話"。回家的路上,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似乎曾經也說過類似的話,記得是一個叔叔問我在哪兒讀書:"在哪兒上學呀?"我說:"在xx中學,上九年級。"回答了他上學的問題,緊接著又把讀幾年級給說明了。應該是免去了他下一個問題,他回了句:"那你大概十四五歲。"便匆匆走了。我在原地站了許久,想自己是不是又說了什麽"怪話",連讓別人和我交流溝通的機會都給他泯滅了。害,我的人言可畏呀!
                      怪話3    吃燒烤
        不知是不是我的理解能力有問題,這次的"怪話"是出自一位老奶奶。在我買燒烤的時候,有位老奶奶也正為她的孫子買燒烤。她和燒烤店老板不知道在聊著什麽,我忽然聽到她說什麽門前"掉線",我一時思路清奇:"掉線?是指遊戲掉線嗎?老奶奶也玩遊戲嗎?好有意思!"我笑了笑,隨口問道:"什麽掉線呀?"那老板和老奶奶都看向我笑了,似乎是笑我這個讀書人學識淺薄。老奶奶大笑起來:"就是農村裏的掉線,我家門前的電線斷了掉了!"
       我曾把嘴笨的事向老師說清,老師安慰我:"沒有人能把一件事做到盡善盡美的。"可我還是很上心。在這裏,我做了反面的表率,請諸君不要向我這樣學。人言可畏,因此我們要吸取的教訓是,一定要多讀書,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打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最佳途徑就是言語,充分了解對方的處境和意圖後,給予恰當的語言是很明智的溝通方式。我真的很羨慕會說話的人,諸如諸葛亮、司馬光、徐謂這些名人,因為會說話的人往往也都很聰明。
       中醫裏有講:"舌為心苗。"王國維也曾言:"境由心生。"我們可以理解為言語反映一個人的思想,而思想又決定行為,因此,千萬不要輸在不會表達上。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