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BYN讀+觀後感

去年寒假前忘了因為什麽刷了一遍CMBYN的電影,然後臨近春節時看完了小說,看到最後基本上處於一種不敢細看的狀態。電影看得我心潮澎湃,小說看得我心緒復雜。
電影中我非常喜歡Elio和Oliver之間的感情,但對於小說,因為第一人稱,我看到的更多是一個少年在青春和一段感情中的迷茫,成長與徘徊。他還那麽年輕,年輕到沒辦法直面內心深處,不知道如何應對,卻格外真實。他能坦誠承認自己的掙紮,能解剖出那種荒謬的矛盾。早上的自我厭惡在看到愛人的一刻就消逝殆盡,你甚至沒法理清楚他是在騙自己還是在說實話,那是少年特有的權利,極快改變又極快回歸。他擁有的是年少的愛情,有一個夏天的生長就能保存至永遠,因為意大利的陽光那麽燦爛,至於以後的一切他們都不必經歷。記憶是種奇妙的東西,你怕自己被遺忘在其中,更怕別人先於你離開,所以它塑造你又控製你。

有關“吃飯”

人是非常,非常別扭,奇怪且讓別人感到無可奈何的生物。
如果今天的晚飯是素菜,而我真的恰到好處地不餓,那我也要強撐著把飯吃完。或者今天晚上是家宴,但我真的,真的不餓,或者菜真的,真的不合我胃口,我也得該死地吃完。

公雞打鳴

淩晨三點,公雞打鳴了,我恐懼地從床上爬起。這個時間我正常來說應該在睡覺,但不知怎麽的,像是失去了時間這個概念一樣,我到現在還沒有睡著。我望了望周圍,一片漆黑。我最怕黑了,小時候怕黑的地方有鬼,現在倒是不相信有鬼了,但總感覺黑的地方會有殺人犯什麽的。反正凡是光照不到的地方,於我而言,都是極其可怕的。

重返自然:審視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

     “讓我們泰然若素,
    與自己的時代狹路相逢。”

原生圈子

原生圈子對人的影響很大,但我們依然可以主動地去選擇影響自己的人+事。
接觸高質量的圈子, 不是一種功利,而是一種自我要求,它是一種讓你有更多機會跟著一群優秀的人、一起變優秀的方法。

等雪

        我還在等一場雪。
        寫下這篇文字的時候是21年的立春。不知道為什麽要在這種時候等雪,大概是太想念它了吧。

隨便寫寫

  最近因為假期,劇荒,把以前熱門的電影重新看了一遍,今天一口氣把小時代系列都看完了,怎麽說呢,心裏怪難受的。

苦惱

我覺得我寫同人文簡直就是無法結尾,真的就難受。
感覺有點過於嚴謹了,寫文的時候害怕不合理啥都要查一遍,就很無語,原來腦子裏的想法很順溜,但是非得查,查著查著熱情和靈感就耗沒了,一滴都擠不出來了。

平庸的人生也有美好

福不分高下,不分優劣,
普通的生活也有幸福,平庸的人生也有美好。

打呼

       結婚之前就聽身邊朋友們打趣說可以在結婚前試婚看看,也就是兩個談戀愛的人先住在一起,看看對方有沒有不能接受的壞習慣,如果真的接受不了,那就再考慮。
       我當時就問強強,你有沒有什麽奇怪的興趣癖好,或者你有沒有什麽特別介意的事情。

回首前塵

很久以前,某個圈,關註過一位寫手。文筆暗黑又瀟灑,故事又能淺斟低唱,也有疾風驟雨,如霧濛花,如雲漏月。
那個圈裏,我看過的,讓我影響深刻,久意難平的文,基本都是她寫的。

理想筆記本

朋友說她的朋友原本想畫漫畫,但發現太難了需要大量精力,於是轉去寫小說。

偷懶

偷懶是一種人類默許的行為,所有模式化,所有刻板印象,所有淺薄的語言,所有只知其表意的文字都是偷懶的表現。偷懶讓人對世界的理解,自身的理解,他人的理解都有簡單易懂的途徑達成,偷懶給並無能力思考的人提供一條捷徑,偷懶給予人們一個生活的EASY模式。偷懶也讓人毫無新意,讓認知浮於表面,讓我們一輩子都不能認識到真正重要的東西。偷懶給區別,差別,矛盾的人類搭建了廉價的共通點,不管看上去多脆弱,一旦織成一張網就難以破除。

昨天和今天都在外面浪

昨天去接參加夏令營的侄女回北京,到崇禮浮光掠影地走了一圈,風景和天氣真好啊!

这场婚礼除了她,所有人都很开心

      在一般人眼裏女性到了三十歲好像就失去了青春,即使她事業有成,若是她沒結婚,便要被套上枷鎖。那些奮鬥的成績,在他人眼裏看來不值一提,一句“你沒結婚,沒用。”就將那些努力成就貶的一文不值。